央行:货币政策创新工具与降准降息不矛盾 更不是量化宽松
6月2日央行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近期出台的三个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这两项政策工具是一个短期的政策,与现有的货币政策和降准降息工具不矛盾,更不是所谓的QE。信贷质量方面,未来三个季度商业银行需要加大拨备提取,为防止今年、明年甚至后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做好准备。
6月2日中国央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近期发布的三份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新创设的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与当前的货币政策和降准降息不矛盾,也不是量化宽松,仍然处于常态化的货币信贷政策的范畴。其称这两项政策是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取向的,是一个短期的政策,是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政策安排。
潘功胜还称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强度超乎大多数人预期,市场主体恢复生产、稳定经济增长可能比原来预计的时间要长得多,也困难得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来稳企业、保就业、稳定经济增长。
流动性短期会受到影响
金融市场司邹澜司长介绍,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预计激励的贷款金额接近4万亿元,带动延期的本金达到3.7万亿元。短期之内对银行的流动性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过邹澜表示,央行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市场或其他的方式,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此外,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落地后,可带动相关的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接近1万亿元,而去年这些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大概是3000多亿。
邹澜称,希望这项政策工具能够产生倍增的效应,使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到变化,大幅度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发放比例。
创新工具仍在正常信贷政策范畴
潘功胜称,这两项新的政策工具和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降息降准政策工具并不矛盾。 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出台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原先的政策6月30号到期还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现在将12月31号之前到期的贷款,可以延期到明年3月31号,是一种在特别时期的特别监管政策安排。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和以往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差别,它融合了一些要素,就是直接向中小金融机构购买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也是一种短期的政策安排。央行可能只买4000亿,40%对应的贷款总量是1万亿。所以这些政策无论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
中国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比较,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空间还是有的,仍然处于常态化的货币信贷政策的范畴里面。
加大拨备为未来资产质量下降做准备
由于信用风险依然由银行承担,信贷资产质量必然备受关注。 潘功胜称,实际上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与市场主体经营的状况和经济增长的状况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任由市场主体倒闭,该救的不救,那么经济可能也会失速,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会恶化。所以金融机构在这个时期要加大逆周期调节,扩大信贷的投向保市场主体。
潘功胜披露,一季度末银行体系的拨备覆盖率是183%,银行自身有比较强的能力来消化可能产生的资产质量的恶化。同时央行、银保监会也要求商业银行在让利的同时,用现有的财务资源加大拨备的储备,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和处置能力。
今年未来的三个季度商业银行需要加大拨备提取。为防止今年、明年甚至后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做好准备。
来源:和讯
